欢迎来到新疆华阳玻璃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公司新闻 - 2024年农村改厕政策对100立方化粪池的新要求

2024年农村改厕政策对100立方化粪池的新要求

来源:公司新闻 / 时间: 2025-07-17

2024 年农村改厕政策对 100 立方化粪池的新要求

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 2024 年,农村改厕工作成为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一环。100 立方化粪池作为农村集中改厕或养殖等领域常见的污水处理设施,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政策要求。这些新要求旨在提升污水处理效果、保障设施长期稳定运行,让乡村环境更整洁、更宜居。

无害化处理标准升级

2024 年政策强调,100 立方化粪池处理后的粪污必须深度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。这意味着粪便中的生物性致病因子传染性要被大幅降低,以防止疾病传播。像寄生虫卵、致病细菌等指标需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,如蛔虫卵死亡率需达到 95% 以上 ,确保直接用于农业施肥等资源化利用时安全可靠。

为实现这一目标,化粪池内部构造需优化。例如,合理调整三格化粪池的容积比,使其更符合微生物分解的需求。一般来说,三格容积比为 2:1:3 较为适宜,能有效延长污水停留时间,促进厌氧发酵,增强无害化处理效果。同时,要确保化粪池密闭性良好,防止臭气逸出和雨水倒灌,影响处理效果。

各地还要求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或委托专业机构,定期对化粪池出水进行检测。依据《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规范 (GB/T38836 - 2020)》等标准,检测项目涵盖细菌学指标、有害物质含量等。只有检测合格,才能确认化粪池无害化处理达标,保障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。

容积适配性的严格考量

对于 100 立方化粪池,政策明确其容积需与服务人口、使用场景精准适配。在农村集中改厕项目中,若服务人口较多,如一个村庄集中使用,需根据居住人数、人均污水产生量等因素,科学计算化粪池容积。一般按人均日污水产生量 80 - 150L 估算,确保化粪池不会因容量不足导致污水外溢。

在养殖等特殊场景,100 立方化粪池要充分考虑牲畜数量、排泄量。比如一个存栏量为 500 头的养猪场,猪的日均排泄量大,化粪池不仅要容纳粪便污水,还要满足厌氧发酵处理的空间需求。此时,100 立方的容积需结合养殖规模、清掏周期等综合评估,必要时可增加辅助处理设施,保证污水不积压。

若容积过大,会造成资源浪费,且污水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水质恶化。因此,政策要求在项目规划阶段,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谨的容积核算,提交详细的设计方案,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,方可施工建设,确保化粪池容积适配性符合政策标准。

材质与质量把控趋严

在材质选择上,2024 年农村改厕政策对 10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提出更高要求。玻璃钢材质需具备高强度、耐腐蚀特性,以应对污水长期侵蚀和地下复杂环境。其抗压强度要达到 10MPa 以上,能承受土壤挤压和车辆碾压,防止池体变形破裂。同时,耐化学腐蚀性要好,在 pH 值为 3 - 11 的污水环境中,可稳定使用 15 年以上。

生产工艺也受到严格监管。厂家必须采用先进的缠绕成型工艺,确保玻璃钢化粪池壁厚均匀,无气泡、无裂缝。例如,在生产 100 立方化粪池时,罐体壁厚需达到 8 - 10mm,加强筋分布合理,增强整体结构稳定性。每一批次产品出厂前,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,包括外观检查、水压测试、密封性检测等。

政策规定,只有获得相关质量认证,如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的玻璃钢化粪池,才能进入农村改厕市场。并且,相关部门会不定期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检,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,将严厉处罚生产厂家,禁止其产品用于农村改厕项目,保障设施质量安全。

安装与施工规范细化

100 立方玻璃钢化粪池的安装位置有明确要求。需选择地势较高、不易积水的地方,避免雨水倒灌进入化粪池。同时,要距离建筑物 5 米以上,防止对建筑物基础造成影响。在安装前,施工人员必须对场地进行平整夯实,确保基础稳固,避免化粪池下沉、倾斜。

安装过程严格遵循操作流程。先进行放线定位,精确确定化粪池的安装位置;再开挖基坑,基坑尺寸要比化粪池周边各大出 20 - 30cm,便于后续回填和固定。安装时,要使用专业起重设备,平稳将化粪池放入基坑,调整水平度,误差控制在 ±2mm 以内。然后连接进、出水管,确保管道密封良好,坡度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进水管坡度为 0.01 - 0.03,出水管坡度为 0.003 - 0.005 ,保障污水顺畅流通。

施工完成后,要进行注水试验和回填土作业。注水试验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,观察池体有无渗漏,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。回填土需选用优质土壤,分层夯实,每层厚度不超过 30cm,回填土密实度要达到 90% 以上,防止化粪池位移,确保安装施工质量符合政策规范。

与污水处理系统的协同要求

在农村污水治理体系中,100 立方化粪池需与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协同工作。若村庄已建有集中污水处理管网,化粪池要作为预处理设施,对污水进行初步沉淀、厌氧发酵。处理后的污水需满足进入管网的水质要求,如化学需氧量(COD)≤500mg/L、悬浮物(SS)≤400mg/L 等,减轻后续处理负担。

对于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地区,100 立方化粪池可搭配人工湿地、生态处理池等设施。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,流入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,通过植物根系吸附、微生物分解等作用,降低氮、磷等污染物含量。例如,在人工湿地中种植芦苇、菖蒲等水生植物,可使出水的氨氮浓度降至 15mg/L 以下,总磷浓度降至 0.5mg/L 以下,提升整体污水处理效果。

政策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协同处理模式,如 “化粪池 +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” 组合。一体化设备可对化粪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,实现中水回用,用于农田灌溉、道路喷洒等。同时,要求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,实时监测化粪池及后续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,确保协同处理高效稳定,污水达标排放。

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健全

2024 年政策着重强调,必须为 100 立方化粪池建立长效管护机制。各地需明确管护主体,可由村集体组织负责,也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运维公司。无论何种模式,都要签订管护协议,明确双方权利义务,保障管护工作常态化开展。

定期维护保养成为硬性要求。至少每季度对化粪池进行一次巡查,检查池体是否有渗漏、管道是否堵塞、井盖是否完好等。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,包括清理池内污泥、检查进出水管连接部位、对易损部件进行更换等。例如,定期清理污泥可防止化粪池有效容积减小,保证处理效果,清掏出的污泥需进行无害化处理,避免二次污染。

资金保障不可或缺。各地通过政府补贴、村民自筹、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管护资金。政府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设备维修、更换等大额支出,村民自筹部分可用于日常维护费用。同时,建立资金使用监管制度,确保专款专用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保障 100 立方化粪池长效稳定运行,持续发挥改厕后的环境效益。

2024 年农村改厕政策对 100 立方化粪池从设计、生产、安装到运维各环节都提出了全面且细致的新要求。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要求,才能让化粪池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发挥最大效能,助力乡村人居环境实现质的提升,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根基。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微信联系
客服
扫码加微信(手机同号)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